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类网站>>电磁学(校级)>>课程概况>>教学大纲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电磁学

课程模块

专业核心

课程编码

1909210305

适用专业

物理学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学分

5

开课学期

3

总学时

90

理论学时

90

实验、实践学时

0

考核方式

必修 考试

先修课程

力学 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

电动力学

大纲执笔人

徐媛

大纲审定人

董刚

制订单位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执行日期

2020.9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电磁学是四年制本科物理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电磁学以力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电磁场”和与“电磁场”有关的电路问题,它是经典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磁学是电工学、电动力学、电子技术基础、光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是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课程。电磁学已渗透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物质过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电磁学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电磁场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学思想,为后继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通过电磁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电磁理论去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能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素质。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教益。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将实现以下成长目标:

课程目标1让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有丰富的认识,使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电磁现象和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电磁学规律的典型应用,为后继普通物理、理论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了解电磁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蕴含的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电磁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支撑毕业要求3.1,3.3,3.4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理思想和进行逻辑推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数学表述与论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对现象及已知结果,通过类比、猜测,假设提出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支撑毕业要求3.2,3.3

课程目标3理解中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的内容,具有独立分析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所遇到的电磁学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工作。(支撑毕业要求3.4,4.14.2,4.3,6.2,7.3

课程目标4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观。(支撑毕业要求2.3,7.1,7.28.1,8.2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对应课程目标

师德规范

[1.1社会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职业规范]了解和学习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依法从教意识。

 

[1.3职业理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教育情怀

[2.1职业认同]能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为自己即将成为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自觉维护教师群体身份。

 

[2.2关爱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2.3文化底蕴]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能运用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做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   物理学习的引路人。

4

学科素养

[3.1学科知识]以普通物理为基础,四大力学为主线,掌握扎实的物理学科基本原理、思想、方法和知识体系。

1

[3.2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施,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

[3.3学科能力]了解物理学的科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和科研发展动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2√

[3.4学科融合]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掌握数学、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13√

教学能力

[4.1教学认知能力]掌握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了解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3√

[4.2教学设计能力]熟悉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中学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要求。

3

[4.3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具备组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形成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3

[4.4教学实施能力]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和应用方法,基本形成使用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班级指导

[5.1班级管理能力]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依据中学德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自觉开展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5.2班级组织能力]能够利用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方法和心理学原理与指导方法,通过与家长及时有效的沟通等具体措施解决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综合育人

[6.1养成教育]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对中学生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活动和行为具有分析能力,并对典型问题能够制定对策。

 

[6.2学科育人]理解科学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动,实现课程育人。

3

[6.3活动育人]形成自主学习与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养成课堂自主参与和课外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中学物理教育自主实践研究。

 

学会反思

[7.1终身学习意识]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需求,养成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等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习惯与效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习惯。

4

[7.2专业发展意识]初步掌握依据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能力。

4√

 [7.3教学反思意识]养成物理教学批判思维方法,能够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形成解决物理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沟通合作

[8.1团队协作]具备学习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积极参加各类小组互助活动和合作学习。

4

[8.2沟通技能]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技能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理论教学

教学单元

知识模块

知识点

学习要求

参考课时

教学方法建议

对应的课程目标

1

绪论

1.课程简介

2.电磁学的研究对象

3.电磁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电磁学课程的性质,电磁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电磁学的研究方法。

2

多媒体手段结合讲授法教学

 

课程目标12,3,4

2

真空中的

静电场

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

3.电场和电场强度

4.电通量和高斯定理

5.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和电势能

6.电势和电势差

7.电场强度和电势微分关系

 

1.了解: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理解:电荷的量子性及电荷守恒定律;静电力的迭加原理;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和静电场的特性。

3.掌握:库仑定律的矢量表达式和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方法;由已知电荷分布求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方法;运用高斯定理求解具有对称性带电体周围空间场强的分布。

16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

课程目标12,3,4

3

导体周围的静电场

1.静电感应与静电屏蔽

2.导体的静电性质

3.空腔导体和静电屏蔽

4.电容和电容器

1.了解:静电感应现象。

2.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用电场线的性质讨论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静电屏蔽的原理。

3.掌握:导体的静电性质;利用静电平衡条件条件求解静电场中有导体存在时的场强与电势的分布;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腔内表面电荷分布的特点;电容器电容的计算方法,电容器串、并联的特点以及串并联电容器中电荷的分配、电压和等效电容的问题。

8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

 

课程目标12,3,4

4

静电场中的

电介质

1.电介质的分类及两类电介质的极化

2.介质中的静电场

3.电位移矢量和有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

4.静电场的能量

1.了解:电介质的分类。

2.理解: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以及极化的宏观表现;极化强度的概念;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有电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的推导;静电场的能量分布。

3.掌握:极化的基本规律;对于各项同性介质极化强度、电场强度和电位移矢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介质中场强的讨论和计算方法;通过对称性分析,用高斯定理求电位移和电场强度的方法;电场能量的计算方法。

8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

 

课程目标12,3,4

5

恒定电流

和电路

1.电流密度矢量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2.欧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3.电功和电功率 焦耳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4.电源和电动势

5.闭合电路和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6.基尔霍夫方程定律

1.了解:传导电流的形成及条件;恒定电场概念及其与静电场的异同;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超导电现象;金属导电的经典电子论。

2.理解:电流密度矢量的基本概念;电流的连续性方程,电流恒定条件的数学表达式的物理意义;欧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焦耳定律及其微分形式;电动势的概念和路端电压;电桥平衡条件。

3.掌握:利用闭合电路和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求电路问题的方法;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复杂电路问题的方法。

12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

 

课程目标12,3,4

6

恒定电流

的磁场

1.基本磁现象及起源

2.磁场  磁感应强度

3.毕奥——萨伐尔定律

4.磁场的“高斯定理”

5.安培环路定理应用

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7、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

1.了解:基本的磁现象,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关系;电流强度单位——安培的定义;速度选择器、回旋加速器、汤姆逊实验、质谱仪的原理。

2.理解:磁现象的起源——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意义;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的内容、意义和磁场的特性。

3.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该定律求解载流导线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计算具有对称性分布的磁场;洛仑兹力公式并能用它判定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计算受力的大小,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安培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应用它计算载流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作用力;计算平面截流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力矩。

16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

 

课程目标12,3,4

7

磁介质

1.磁介质的磁化 

2.磁化强度矢量  磁化电流

3.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4.铁磁质。

 

1.了解:磁介质的磁化过程;磁化电流的形成;铁磁质的磁化特性。

2.理解:磁化强度、磁化电流以及二者关系;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的推导。

3.掌握:磁化的基本规律;对于各项同性介质磁化强度、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称性分析,用环路定理求有介质存在时磁场的方法。

8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

 

课程目标12,3,4

8

电磁感应和

暂态过程

1.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2.动生电动势

3.感生电动势

4.自感和互感

5.磁场能量

6.暂态过程

 

1.了解:暂态过程的概念;暂态过程的计算。

2.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楞次定理的内容及利用该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感应电动势和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产生过程以及两种电动势非静电力的起源;感生电场的产生以及感生电场和静电场的异同,自感和互感。

3.掌握:如何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自感系数L和互感系数M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自感线圈、互感线圈的磁场能量的表达式和有关的计算。

16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

 

课程目标12,3,4

9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1.电磁场理论  位移电流

2.麦克斯韦方程组

3.平面电磁波的特性

 

1.了解:麦克斯韦对电磁场方程的推广与修改;平面电磁波的在无界空间传播的基本特性。

2.理解:在非稳恒条件下,安培环路定理出现的矛盾以及引入位移电流后对此方程所作修正的思想的发展过程;位移电流的产生以及它与传导电流的异同。

3.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及各个方程的物理含义;位移电流的表达式。

4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

 

课程目标12,3,4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电磁学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之一,电磁学课程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电磁学课程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导向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采用板书教学,能较好地体现电磁学教学内容的逻辑性;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模拟许多理想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把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推演相结合,可以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

信息量。采用讨论法教学,精选出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研究精神,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建议成立课程学习小组,组织开展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电磁学教学中,要力求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适度进行阶段性复习;应讲解适当的例题和安排一定的习题课,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要布置适量的作业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电磁学课程组建立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电磁学精品课程网站,引入国内名校电磁学MOOC视频教学,为教师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基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电磁学适当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学习建议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的建议和要求。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环节,加强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建议成立课程学习小组,强化课程的讨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采用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意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学以致用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1.课程各环节的计分方法与对应的课程目标

序号

项目

比例(%

对应课程目标

1

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堂出勤、小组合作学习

10

课程目标1234

2

作业完成质量

10

课程目标1234

3

期中测试

20

课程目标123

5

期末考试

60

课程目标123

总计

100

 

2.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评价依据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百分比

课程目标1让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有丰富的认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现象和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电磁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电磁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电磁学规律的典型应用,为后继普通物理、理论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支撑毕业要求34

 

1)利用库仑定律、高斯定理求解真空、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利用环路定理和磁场高斯定理求解真空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3)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4)电容、电感系数等的计算;

5)静电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的作用。

1.作业完成质量,小组合作学习表现

2.期中测试

3.期末考试

 

50%-60%

课程目标2使学生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蕴含的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支撑毕业要求47

1)观察具体电磁学实验现象,提炼出共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   ,能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

2运用电磁学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判断、逻辑演绎,理论推导。

3)求解具体的电磁学问题。

1.作业完成质量,小组合作学习表现

2.期中测试

3.期末考试

 

30%-40%

课程目标3理解中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的内容,具有独立分析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所遇到的电磁学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工作。(支撑毕业要求267

(1)中学电磁学问题的讲解。能串联初高中已有电磁学知识,能分析解决基础电磁学问题。

(2)中学电磁学知识的理解、延伸,

3)开展线上线下自学,查阅资料,扩展电磁学知识。

1.作业完成质量,小组合作学习表现

2.期中测试

3.期末考试

 

10%-20%

课程目标4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观。(支撑毕业要求1278

 

(1)学习自律、学习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学习效果

3)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观

 

1.作业完成质量,2.小组合作学习表现

 

0-10%

 

 

3. 各考评项目对应课程目标分配比例及   课程达成度评价标准

课程成绩包括过程性考核(合作学习、作业质量)20%,期中考核20%,期末考试60%。计算方法具体如下表所示:

 考核项目

考核目标    

过程考核

期中考核

期末考试

合作学习

作业质量

课程目标1

50

50

50

50

课程目标2

10

30

40

40

课程目标3

20

10

10

10

课程目标4

20

10

0

0

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分目标分项目达成度=分目标分项目平均分/该项标准分

分目标达成度=∑(分目标分项目达成度×考评项目权重)

4、考评项目成绩评定方法

过程性考核占20%(其中合作学习10%,作业质量1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占60%。总成绩=0.10×合作学习+0.10×作业质量+0.20×期中考试+0.60×期末考试。

1)合作学习表现评分标准

“合作学习”主要考核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堂出勤、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等表现情况。主要依据课堂讲课,课堂讨论以及课下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评定成绩,按10%折算计入总分。

1)根据到课次数累加,到课率达到100%,无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等行为。课堂上认真听课,记笔记,笔记质量有保障。按照ABCD档给与相应成绩。

2)能独立思考,积极参加课堂练习或者讨论和合作学习,发表个人观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投票、问卷、抢答、讨论,随堂练习、发表或回复讨论主题获得相应积分,积分达到总分的80%即评为满分。

3)完成老师下发的分组学习任务(PBL),学生在每个分组任务中活动获得的分数取该组平均分。课堂表现良好,听课认真,笔记质量有保障。

4)学习态度积极认真。

合作学习评分要点

得分

达到大部分评分要点,合作学习质量高

90-100

达到部分评分要点,合作学习质量良好

70-89

达到一定评分要点,合作学习质量一般

70分以下

 

2)作业完成质量评分标准

“作业完成质量”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作业完成质量情况,主要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定成绩,10%折算计入总分。

作业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作业完成质量情况,每次由教师批改评分,计算各次作业评分的平均分,作为本课程的作业成绩20%折算计入总分。

作业完成质量主要考评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按以下评分要点进行评分:

1)作业次数达到总作业次数的90%以上

2)作业质量高,保证作业认真,无抄袭,解答正确,有问题能及时纠正。按照ABCD档给与相应成绩

3)能和小组同学配合完成集体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有一定质量有保证。

作业质量评分要点

得分

达到大部分评分要点,作业质量高

90-100

达到部分评分要点,作业质量良好

70-89

达到一定评分要点,作业质量一般

70分以下

 

 3)期中考试评分标准

“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学期中期已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依据期中考试成绩,按20%折算计入总分。

考核内容要求

考核内容应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运算能力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磁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考试形式

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卷面成绩100分,卷面成绩乘以0.2计入总成绩。

命题及批改

由教研室按教考分离原则负责命题,试卷采用流水作业统一批改。

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应为30%的基本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综提高题,难度程度应适中,并体现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试卷结构采用填空题20%,选择题20%,判断题10%,计算题50%,客观题50%,主观题50%

课程目标对应的试题占比及题型

课程目标1

试题占50%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计算题

课程目标2

试题占40%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计算题

课程目标3

试题占10%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

课程目标4

试题占0%

 

 4)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按60%折算计入总分。

 

考核内容要求

考核内容应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运算能力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磁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考试形式

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卷面成绩100分,卷面成绩乘以0.6计入总成绩。

命题及批改

由教研室按教考分离原则负责命题,试卷采用流水作业统一批改。

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应为30%的基本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综提高题,难度程度应适中,并体现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试卷结构采用填空题20%,选择题20%,判断题10%,计算题50%,客观题50%,主观题50%

课程目标对应的试题占比及题型

课程目标1

试题占50%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计算题

课程目标2

试题占40%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计算题

课程目标3

试题占10%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

课程目标4

试题占0%


5.课程目标评分标准

课程教学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1让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有丰富的认识,使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电磁现象和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电磁学规律的典型应用,为后继普通物理、理论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了解电磁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蕴含的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电磁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熟练掌握真空、导体和电介质中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熟练掌握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表达式,所反映的性质和应用;

3)熟练掌握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

4)熟练掌握真空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5)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6)熟练掌握电容、自感系数等的计算;

7)熟练掌握静电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的作用。

8熟练掌握位移电流的概念、实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1)较熟练掌握真空、导体和电介质中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较熟练掌握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表达式,所反映的性质和应用;

3)较熟练掌握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

4)较熟练掌握真空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5)较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6)较熟练掌握电容、自感系数等的计算;

7)较熟练掌握静电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的作用。

8)较熟练掌握位移电流的概念、实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1)基本掌握真空、导体和电介质中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基本掌握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表达式,所反映的性质和应用;

3)基本掌握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

4)基本掌握真空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5)基本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6)基本掌握电容、自感系数等的计算;

7)基本掌握掌握静电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的作用。

8)基本掌握位移电流的概念、实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1)初步掌握真空、导体和电介质中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初步掌握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表达式,所反映的性质和应用;

3)初步掌握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

4)初步掌握真空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5)初步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6)初步掌握电容、自感系数等的计算;

7)初步掌握掌握静电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的作用。

8)初步掌握位移电流的概念、实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1)不能掌握真空、导体和电介质中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不能掌握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表达式,所反映的性质和应用;

3)不能掌握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

4)不能掌握真空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5)不能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6)不能掌握电容、自感系数等的计算;

7)不能掌握掌握静电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的作用。

8)不能掌握位移电流的概念、实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课程目标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理思想和进行逻辑推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数学表述与论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对现象及已知结果,通过类比、猜测,假设提出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

1)熟练掌握运用积分法计算电场强度、电势和磁感应强度;

2)熟练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算;

3)熟悉物理模型和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现象的理论本质。

1)较熟练掌握运用积分法计算电场强度、电势和磁感应强度;

2)较熟练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算;

3)较熟悉物理模型和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现象的理论本质。

1)基本掌握运用积分法计算电场强度、电势和磁感应强度;

2)基本掌握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算;

3)基本熟悉物理模型和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现象的理论本质。

1)初步掌握运用积分法计算电场强度、电势和磁感应强度;

2)初步掌握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算;

3)基本了解物理模型和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现象的理论本质。

1)不能掌握运用积分法计算电场强度、电势和磁感应强度;

2)不能掌握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算;

3)不能进一步了解物理模型和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现象的理论本质。

课程目标3. 理解中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的内容,具有独立分析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所遇到的电磁学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工作。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中学物理力学问题及典型应用。能够回顾和总结中学已有物理知识。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较熟练解决中学物理力学问题及典型应用。能够回顾和总结中学已有物理知识。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基本解决中学物理力学问题及典型应用。能够回顾和总结中学已有物理知识。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中学物理力学问题及典型应用。能够回顾和总结中学已有物理知识。

  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中学物理力学问题及典型应用。

课程目标4.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观。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养成终身受益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养成终身受益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能够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基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初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能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基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初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能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基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初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  梁绍荣、刘昌年主编 者按 《普通物理学 第三分册 电磁学》第三版 2005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漆安慎,杜婵英.普通物理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2]  赵凯华、陈熙谋主编 《电磁学》1985年6月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  贾起民  郑永令  陈暨耀  电磁学 20011月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  普通物理学教程 电磁学 20045月第二版 梁灿彬 秦光戎 梁竹健 原著  梁灿彬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